EnglishEnglish

欧美政策促生铜价上涨行情

9月份中旬,欧美集中出台利多政策,欧洲央行宣布无限量冲销式购债计划(OMT),美联储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诸多政策刺激下以铜为代表的有色金属迎来反弹,内外盘先后向上突破近三个月盘整区间,再现强势格局。
  一、欧美宏观政策解读(一)欧洲央行购债计划欧洲央行在9月份货币政策会议上宣布无限量冲销式购债计划(OMT)和抵押品自制修改计划,OTM计划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欧洲央行不设定规模购买1-3年的短期国债,并且不享有优先债权人低位;OMT购债计划将被冲销,计划推出后原SMP计划将被终止,欧洲央行每周公布一次债券持仓量;申请OMT计划成员国必须满足一定条件并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FM)监督,其中一个必要条件是成员国满足申请欧洲援助基金(EFSF)或欧洲稳定机制(ESM)在一级市场购债的条件。
  抵押品资质修改计划建立在OTM基础之上,主要内容包括:对于满足OMT购债条件的成员国,或者已接受欧盟及IMF救助并且被欧盟委员会评定为遵守救助协议的成员国,欧洲央行对其中央政府发行或担保的债务工具的抵押品资质暂不设定最低信用等级门槛;非欧元计价的(即以美元,英镑和日元)、在欧元区发行或持有的可交易债务工具可被用作欧元体系信贷操作的抵押品。这些措施将在相关法律事务完成后生效,其中对希腊抵押品资质维持原来政策不变。
  月份欧盟峰会推出允许ESM直接参与银行改组、ESM放弃对西班牙银行业援助贷款的优先偿债人低位、放宽ESM投资范围等一系列举措,OMT计划与欧盟峰会决议相互补充,使救援措施更加有力,同时德国宪法有条件通过向ESM发放银行牌照意味着其对救援计划做出让步,只待构建单一银行监管机制成行救援举措将全面展开,欧债危机有望得以缓解。后期欧债危机潜在风险或再度集中于希腊,欧洲央行抵押品资质修改计划将希腊排除在外使其再度遭受非公平待遇,且希腊执行紧缩计划难度较大,国内反对财政紧缩目标的声音不断增强,在OMT计划推出和德国宪法有条件允许向ESM发放银行牌照后希腊问题将成欧债危机短期最大不确定因素。
  (二)美联储第三轮量化宽松备受期待的美联储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在9月份议息会议后如期而至,尽管的推出早在市场预期之内,但政策力度却出乎预期,与之前两次量化宽松政策不同,QE3并未设定购债上限,每月购买400亿美元债券且未做出购买期限限制,大大增强了政策弹性,同时美联储将执行超低利率预期延长至2015年底,表现出更强烈的宽松政策决心。
  从政策背景来看,8月份美国失业率较7月份下降0.2个百分点至8.1%,重回近三年来低位,但整体仍处于较高水平;近几个月美国物价增幅下降趋势有所放缓,居于较低水平。在“稳定物价、促进就业”的货币政策目标下,市场对美联储政策规模存在乐观预期。
  二、宏观经济概述从近几个月宏观经济数据来看,全球主要经济体仍呈分化格局。美国经济保持复苏且经济数据较之前有所好转,8月份美国主要经济指标中,零售销售增幅加快,房产业数据普遍回暖,就业市场非农就业人口增幅相对较低但失业率明显下滑,而工业产出意外出现大幅下滑,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继续运行于50荣空分水岭之下。持续关注近几个月经济数据来看,美国经济形势相对较好,市场担忧主要集中于5-7月份就业市场出现疲态和PMI指数回落。
  欧洲经济仍令人担忧,8月份制造业PMI及工业产出均有所回升,但远未摆脱衰退泥潭,除此之外,失业率继续居于历史高位,一直作为欧洲经济引擎的德国初现疲态。欧洲经济除受到债务危机困扰之外,在救援计划框架下,部分成员国为达财政目标,被迫实行紧缩财政政策,对经济造成更多负面影响。因此,欧洲经济在短时期难以摆脱困境。
  中国经济状况亦不容乐观,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快速回落,近几个月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企业利润等关键经济指标增幅继续呈回落趋势。在此背景下,发改委批准上万亿高铁及城市基础建设项目,刺激政策不再单纯依赖于货币政策,不过目前地方债压力备受关注,新一轮政府投资或使地方政府不堪重负,中国经济能否摆脱增幅下滑困境存在较大变数。
  纵观全球经济,美国复苏形势好转将发挥积极作用,但欧洲和中国经济前景尚难言乐观,过去十年全球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拉动,因此中国能否走出困境至关重要。
  三、精炼铜供求基本面分析(一)全球精炼铜供求格局据国际铜业研究小组(ICSG)最新月度报告显示,2012年1-5月份全球铜总产量828.0万吨,同比增长4.5%,增幅持平于1-4月份,其中原生铜产量679.1万吨,再生铜产量148.9万吨,相比之下2011年同期分别为652.7万吨和139.3万吨,原生铜和再生铜产量同比增幅分别为4%和6.9%;从全球主要精炼铜产出国家和地区来看,中国、日本增幅最大,同比增幅分别为12%和13.7%,而智利和美国产量则分别同比下滑4.8%和2.2%。需求方面,1-5月份全球精炼铜表观消费量868.5吨,较2011年同期增加8.3%,增幅较1-4月份的10.1%有所缩窄,消费增长仍主要来自中国,其同期精炼铜表观消费量增幅达30%,主要因融资铜进口量同比增幅达94%,除中国以外的其他主要消费国家和地区中,欧洲、日本及美国总体消费量同比下滑。据ICSG数据,今年1-5月份全球精炼铜存在40.5万吨的供应缺口,较1-4月份38.4万吨的缺口有小幅扩大。
  月份发布的预测报告称,预期2012年全球精炼铜产量同比增加2.5%至2014.9万吨,表观消费量同比增加2.5%至2038.6万吨,全年存在23.7万吨的供应缺口。
  (二)国内精炼铜供求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今年1-7月份国内精炼铜产量同比增加9.2%至340.3万吨,增幅较1-6月份的10.3%有所缩窄;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同期精炼铜进口同比增加67.1%至万吨、出口同比增加35.8%至20.5万吨,净进口量同比增加71.3%至193.1万吨,1-7月份国内精炼铜供应量同比增加25.5%至533.4万吨。
  据国内有色金属研究机构安泰科发布的数据,1-7月份国内精炼铜总供应量为504.1万吨,消费量为440.0万吨,总体供应过剩64.1万吨,较1-6月份58.4万吨的过剩量进一步增加。
  今年截至目前国内供应过剩主要是因进口量剧增所知,其中消费需求对进口拉动作用减弱,而融资需求成为拉动进口的主要因素。去年下半年以来受国内资金成本居高影响,融资铜进口需求急剧扩张,去年12月份精炼铜单月进口量超过40万吨,今年上半年进口规模仍维持高位,不过整体呈回落趋势,这主要和国内货币政策趋于宽松、资金成本回落有直接关系,目前国内资金成本仍相对偏高及近几个月国内外铜比价关系有所反弹使融资铜仍具有一定的可操作空间,但国内宽松的货币政策还将持续,融资铜进口需求将进一步受到限制。
  四、综合分析及行情展望去年8--9月份,欧美铜价自历史高位重挫,之后经历近一年的反复波动,年初反弹仅是昙花一现,欧债危机和全球经济低迷无疑是铜价承压的主因;9月份欧洲央行购债计划使市场对债务危机的担忧褪去,美国QE3及中国的刺激政策对市场人气起到较大鼓舞作用,内盘铜价联动向上突破近三个月的震荡区间。欧美及中国积极的政策举措对铜价影响主要在于减弱市场空头压力、提振市场人气,在铜自身基本面较为平淡情况下,后期铜价能否再续强势格局主要依赖于经济形势特别是中国经济能否摆脱困境,目前来看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因此,我们认为铜价向上突破行情已经毋庸置疑,而对上涨的持续性暂持谨慎态度。

 

联系我们

地址: 天津北辰区北辰道23号

邮编: 300400

联系人: 秦经理

电话: 022-26917376

传真: 022-60777931

手机: 15022661675

邮箱: 15022661675@163.com